漢字中隱藏的史前歷史
來源未知 作者: 2017-06-06 14:20
以“紅”、“黃”、“藍”、“綠”這四個字為例,這四個字代表四種顏色,這里不討論它們在的光譜中意義,而是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這四個字誕生的先后順序一定是“黃”、“藍”、“紅”和“綠”。從文字本身的造字方法來說,“黃”和“藍”是會意字,“紅”和“綠”是形聲字,形聲字的出現較會意字晚,因此,單從造字方法來說就可以分辨出它們誕生的先后順序,但這還不足以說明古人對顏色認知的歷史。我們逐字分析,“黃”和“藍”是草字頭,“紅”和“綠”是“絲”字旁,這說明古對“黃”和“藍”這兩種顏色的認識來自于植物,可能他們學會了在植物中提取顏料的方法,因此便以這兩種草來指代這兩種顏色,其中代表“黃”這種草是田里長出來,他們是在田里的草中提取“黃”的顏料,而代表“藍”的這種草則是他們人工種植的,他們學會了把它種植在類似于花盆的器皿里,而且學會了從中提取顏料。那么“紅”和“綠”為什么是“絲”字旁呢?我前面說到了遠古造字一定是因為發生了某種重大的事情,為了記錄下這一重大事情而創造了像畫一樣的文字。他們可能是學會了提取顏料這一工藝,所以創造了“黃”和“藍”字,而“紅”和“綠”則可能是他們學會了印染。他們當時可能在狩獵的過程中受傷而讓血染紅了身上的獸皮,可能在采摘中植物的汁液染綠了身上的衣物,但由于獸皮被印染的過程很復雜,他們還不會用畫來表達,只是記住了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的顏色。于是在后來學會印染技術之后便以身上穿的“紅”、“綠”衣物的顏色來表示這兩種顏色,所以“紅”和“綠”是“絲”字旁,從中可以推想出人類遠古時代的生活是怎樣一番景象。
最后說再說漢字中隱藏的史前地理。以“豫”字為例,“豫”的原始字形不是“予”和“象”,而是“矛”和“象”,“豫”是指今天的河南。那么古人為什么要以這樣的字形來指代這個地方呢?因為河南在當時是用“矛”和“象”來保衛部落的,長矛和大象組成了當時最強大的軍隊,也顯示出最高的權力和威嚴。可以推想,當時的“中原”應該是土壤肥沃,物產豐富,草木繁盛,野獸成群的地方。人們不僅馴化了大象,還學會了如何駕馭它們。他們不僅把大象作為運輸工具,還作為作戰武器。也許因為水源和土地是原始部落的生命,部落之間為了生存而發動戰爭,大象無疑成了最強大的作戰武器,因此他們便以“矛”和“象”來決定這里的歸屬。現在在中國河南省境內發現很多古代象的遺骸,與這些象的遺骸處于同一地質層的還有很多兵器,這證實了中國漢字具有保存人類史前歷史的作用,在考古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再以另一個“魯”字為例,《說文解字》中對“魯”的解釋是:從魚從口。上面是魚,下面原本是口,表示吃到嘴里的美味佳肴,也有解釋說“口”象器形,整個字像魚在器皿之中。對于這個解釋有學者覺得牽強,這不是“魯”字造字時的原始含義。如前面提到的,遠古造的字一定是發生了某種重大事情。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大事呢?從“魯”字本身入手,“魚”在“日”字之上,象形的畫面一定是一條魚形,下面一個圓,這是什么意思呢?難道古人看到魚跑到太陽上去了嗎?的確如此,他們看到了魚位于太陽之上。怎么可能呢?的確可能。古人在清晨來到海邊,看到太陽正從海面升起,而它的倒影正在海面潺潺浮動,突然一條巨大的魚從海中躍起,呈現出“魚”躍“日”的景象,這樣的景象令古人感到震驚。因為太陽對古人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太陽是他們頂禮膜拜的對象,而此時竟然出現魚凌駕于太陽之上的景象,這讓他們惶恐不安,不知道是不是神靈給他們某種神諭,于是他們把這一景象畫了下來,并特指看到這個景象的地方,這才是“魯”字誕生的原始意義。進一步推想,古人看到的魚有可能是海豚或鯨。因為一般的魚很少頻繁躍出海面,即使躍出海面,也會由于個體小而被忽視,只有海豚或鯨有這種可能,也只有這個體很大的“魚”才能讓古人視為“神跡”。而“魯”是指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學者認為,上萬年前渤海灣是一片水產豐富的海域,這里生長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吸引了大量的鯨或海豚在這里覓食繁殖,并且當時的海岸線可能在今天的山東南部,當時并沒有山東半島,后來因為地勢的抬升,才使山東半島浮出水面。這便是“魯”字帶給我們的史前地理信息。
您是第 175633 位訪客
版權所屬:青島市家史傳記研究會 魯ICP備09032976號 技術支持: 《老年生活報》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