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古詩詞》:詩意人生是培養出來的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2016-12-15 11:08
轉載 信息時報
《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 葉嘉瑩 編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6年10月
“曾有人問我:中國古典詩詞會滅亡嗎?我以為不會。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后再讀其作品,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所以說,中國古典詩詞絕對不會滅亡。因為,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感動之力的生命,這種生命是生生不已的。”——葉嘉瑩
中國古詩詞浩如煙海,層巒聳翠,以其獨特的意蘊美,令無數讀者拜服,形成了一道奇異的文化觀。我們的先人千百年來用他們對民族的忠誠,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百姓的憂思,創造了延續千百年卻依然閃爍著真理光芒的不朽詩篇。作為華夏傳統文化瑰寶的中國古代詩詞,一代代的傳承是理所當然的。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孔子教育自己兒子孔鯉,不學習《詩經》,就沒有說話資本。可見讓孩子從小就學習一些古詩對他們的文學興趣培養和品味談吐有著非常大的好處。古詩是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讓孩子了解背誦古詩,不僅能讓孩子品味詩的優美意境,加強幼兒對語言的鑒賞能力,還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啟迪智慧,增加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給孩子的古詩詞》收錄的177首詩和41首詞,“唯一的編選原則就是要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對于只以刻畫工巧取勝者不予選錄,超出孩子認知水平者亦不選錄,所選諸詩對時代、作家、體裁等數量之比例也沒有限制。”稱得上是最適合孩子學習古詩的經典書籍。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強的階段,進行良好性格的培養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尤為重要。讓孩子學習古詩正是因為它蘊含著智慧和哲理,教育性因素正是選擇古詩的重要參考。比如孟郊的《游子吟》,教育孩子了解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使孩子懂得孝敬長輩。類似這些具有哲學啟蒙知識的作品,會讓孩子得到更多的生活啟迪和為人處事的道理。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仔細閱讀詩詞內容、認真揣摩詩歌意象,可以更好地了解古詩詞意境。而只有把詩歌的意象和意境充分地結合起來并聯合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才能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書中選取了《飲酒》、《望月懷遠》、《江村即事》、《烏衣巷》、《大林寺桃花》等世人耳熟能詳的瑰麗古詩,在逐字逐句講解分析的同時交代了故事背景,使孩子更好地解其意,學習起來也更加容易。
此外,通過對這些古詩的背誦還會對語言產生感性的認識,讓孩子從文字當中發現美,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并立德修身。詩的語言是富有音樂性的,古詩尤其講究韻律。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一些簡單易懂、形象性較強的古詩,教孩子學習,不僅可以使孩子學到知識,受到品德和美感教育,還能有益于孩子的智力開發。“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讓孩子們在最純真無邪的時候快樂地學習古詩詞,讓他們擁有一個被詩詞熏陶的童年,對他們的一生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孫麗娜)
葉嘉瑩
號迦陵。蒙古裔滿族人,出身葉赫那拉氏。1924年出生于北京,畢業于輔仁大學國文系。1950年代任臺灣大學教授,并在淡江與輔仁兩大學任兼職教授。1960年代應邀擔任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魯大學、印地安那大學講學,1989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陸講學,先后任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開大學創辦“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設立“駝庵”獎學金。2008年,榮獲中華詩詞學會頒發的首屆“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葉嘉瑩一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的教研,七十余年來,她的足跡遍布全球各地,她教的學生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大學博士,從青年到老年,有教無類。她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把當代西方文學概念融會、應用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探討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