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家饒遠:以童話介入現實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2016-12-05 11:38
兒童文學家饒遠:以童話介入現實
2014-05-07 09:50 來源:南方日報 我有話說
在中國兒童文學作家中,饒遠是個多面手。他寫詩,寫散文,寫故事,寫劇本,寫童話,都有成就。但,成就卓著的,還數童話。在當代,他是最早創作生態環保童話的一位作家。
中國現當代童話,有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深遠的美學意義。葉圣陶的《稻草人》,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嚴文井的《小溪流的歌》,洪汛濤的《神筆馬良》,等等,顯示著中國童話的肌理、脈絡和氣質、情韻。幾十年間,饒遠承揚這一傳統,而又與時俱進。在20世紀后半葉現代化急速推進的過程中,他敏銳地發現了經濟騰躍背后的人類生存危機和社會進步難題:當無數森林被砍伐、大小江河變渾濁、南北植被遭破壞、滿天空氣受污染,人類社會怎能持續發展?一代代新人怎能健康成長?現代文明又怎能完美體現?他由此致力于生態環保童話創作,以幻想的藝術手段呈現先進的生態觀、世界觀,用童話的藝術形象表現嶄新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顯然,饒遠的生態環保童話創作,不僅僅開拓了中國童話的題材疆域,在這些作品中,新的思想觀念,在一個個奇異、獨特、美妙、清朗的童話境界中展示出來、體現出來,本身就是一種別有洞天的藝術創造。
在中國童話發展中,饒遠生態環保童話創作的意義無可替代。
首先,通過詭譎、雋永的童話幻想,衍伸、透示先進世界觀的意蘊、意義。人,居住在這個世界上,面對美麗、美好的大自然,必須精心愛護、悉心維護,才能建樹安寧的生活,建設和諧的社會,建立強盛的國家。不片面地理解、強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可能辯證地、歷史地、唯物地看待和對待世界上的一切。饒遠的諸多作品都透示著這一思想。如人們常常提到的那篇《恐龍的吶喊》,歷史與現實交匯交織、對比對應、映襯映照,使人們具體地感受到對于地球生物圈的損害已經達到了某種生態閾限;更令人們切實地感覺到,地球的生態和環境被一代人的淺見、無知所毀壞,又為新一代人的遠識和大志所挽救。在恐龍的吶喊中,生命意識被提升到一個高度,生命意識和當代意識在作品中渾然一體。又如那篇《老樹與孩子》,寫那個在紅土崗上長大的孩子,進了大學,又漂洋過海去留學。過了很多年,穿著西裝又有了博士頭銜的青年回到老樹身邊,把童年時一圈圈綠色的夢變成現實。故事似乎很簡單,但簡潔而博大、單純而豐富,在使新一代人意識到自己正肩負著拯救地球、援救人類的重任的同時,張揚的是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理念的當代發展,鋪陳的是歷史前進中認識人與自然關聯的觀念變革。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新的思想理念,在這些作品中以童話幻想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其實也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新。
其次,通過婉約、優美的童話意境,彰顯、揭示生態道德倫理的內涵、內因。也就是說,饒遠生態環保童話,并不只是在于吶喊改善生態、呼喚熱愛自然,而在于深層地揭露人們破壞生態的內在原因:那是因貪得無厭、愚昧無知而來的極端利己主義和目光短淺。涉及到社會轉型中人的靈魂、操守、情懷與自然界狀態的或偶然或必然的聯系;涉及到歷史前行中高新科技迅猛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的或相輔或相悖的關連;涉及到文明歷程中思想觀念的急速變化與萬物共榮的自然規律的或有形或無形的牽扯。作家也就由此把深邃的道德內涵包藏在奇麗、奇妙的童話意境之中。如《巨人的彩色童話》,寫那個赤身裸體的少年,因母獅奶水的哺育、巨樹奶泉的滋潤長成碩大無比的巨人,但,他竟用大斧砍伐巨樹,用樹枝圍困母獅,摧殘自然,毀滅萬物。作品中,自然氛圍的美與巨樹品行的美所構筑的童話意境的美,具有了一種超越題材的象征意蘊,從而賦予巨樹、巨人以人世道德、人間倫理的豐厚內容。人性美丑的昭示和人生善惡的展示,顯示出作家直面現實的智慧和勇氣,顯現出作家反映現實的犀利筆鋒和批判精神。可以看到,饒遠的生態環保童話,既借鑒了民族民間童話的表現手法,也汲取了西方大自然文學的藝術精粹,學東習西,廣采博取。而他的創作又始終立足當下,貼近當下生活的現實,貼近當下兒童的心靈,也就始終是純粹的中國氣派,是純真的原創品格。
再次,通過活脫、獨特的童話形象,表達、展示少年兒童實現中國夢的理想情懷、情思。饒遠在他的生態環保童話中,寫了馬喬喬、莊帥帥、小飛兔、魔蛋四個童話少年形象,小讀者自然格外喜歡。而這種童話內外的情意交流,正是饒遠創作的成功。如今,只要一提到“馬喬喬”,人們立刻就會想到生態保護,想到作家饒遠。馬喬喬,走進了廣大讀者的心靈,也走進了中國童話人物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