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兒奇才》讀后感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2016-07-16 09:55
大家看過《中國少兒奇才》上、下冊兩本書嗎?這里講了許多著名的人的故事:大書法家王獻之的練字經過;大詩人李白的學習經歷;白居易:木匠魯班等的故事。
李白從小立志
李白從5歲開始就能夠認字,做算術了,十分聰明。他上學后,不肯下功夫,每天逃學到溪邊玩耍。一次他玩著玩著來到了一座石橋下,橋下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鐵棒,他不知老婆婆在干什么就問她,您磨這根棒干什么用。老婆婆說:我要磨成針。李白不信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這需要等到何年何月呢。老婆婆看出了他的疑問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李白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他立即返回學堂。從此李白深深地記著老婆婆的一句話。日復一日,再也不貪玩逃學,他心里始終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學習寫照,刻苦專研、虛心請教,最后成為著名的大詩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須老老實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理解并完成每一門功課。沒有一個理由能說服偉人是靠睡出來的。只有下功夫和刻苦鉆研,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這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
馬克思作文顯壯志
1835年的夏天,德國西部萊茵省特里爾城的中學里,一場畢業考試剛剛結束。
閱卷開始了,教師們埋頭在一疊疊試卷中,辦公室里的氣氛緊張而安靜。
“啊!這篇文章寫得真好!”一位教師興奮的叫聲打破了辦公室的肅靜。
老師們好奇地聚攏來,一起欣賞這篇奇妙的作文。只見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的作文題下,作者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字跡秀麗工整。其中有兩段是這么寫的: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的福利而勞動,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做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千萬萬的人,我們的事業并不是顯赫一時,而是永遠存在。
試卷的署名是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能寫這么好的文章并不稀奇。自他入學以來,門門功課都是最優秀的。他閱讀面廣,思想活躍。我敢斗膽說一句,他讀的好多書,我們未必都讀過。”說這番話的是位鬢發已經花白的老教師,顯然對馬克思很了解。
“這篇文章氣勢博大,抱負宏偉,如果這孩子能按自己說的去做,將來必定是一代偉人!”一個中年教師有些激動地說。
主考教師用筆管敲敲桌面,頻頻點頭,說道:“是啊,卡爾的確是個天才!不過,這孩子的思想能被接受嗎?”
辦公室里沉默了,老師們知道,專制的普魯士國王是不容許自由思想傳播的,怎樣給這篇文章打分成了一道難題。
主考教師猶豫了片刻,終于下定了決心,“我不能為了迎合別人而昧了教師的良心!”他鵝毛筆一揮,寫下了這樣的評語:
思想豐富,理解深刻。
馬克思盡他畢生精力,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踐著學生時代的諾言,終于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
莫泊桑觀察辨細微
賽納河畔一座小小的別墅里,法國大作家福樓拜正在寫作,從門外進來了一個少年。
福樓拜抬頭一看,高興地說:“喔,孩子,是你來了。”
這少年叫莫泊桑,他的父親是福樓拜的好朋友。
莫泊桑喜歡讀書寫作,一直想當作家,所以他每天勤奮地寫呀寫,已寫了厚厚一大摞了。
今天,他選了自己最滿意的幾篇作品,特意來拜福樓拜為老師。莫泊桑恭恭敬敬地說:“我也想當一個像您一樣的作家,我要拜您為師。”
福樓拜笑了,認真地說:“你這個志向很好,可寫作是一件很苦很苦的事情。”
“我不怕苦,我迷上了寫作。”莫泊桑說著,把自己的習作遞上去,“老師,這是我的作業。”
福樓拜看完稿子,搖了搖頭,對莫泊桑說:“世界上沒有兩只蒼蠅、兩只手、兩個鼻子是完全一樣的,作家就是要找出他們的不同點,通過描寫把他們區別開來。”
福樓拜指著稿子中的一段,接著說:“你這一段寫的是火,可不同的樹木燒出來的火焰各不相同。你沒有認真觀察,就不知道燒這些樹木的火焰和燒別的樹木的火焰有什么不同。”
莫泊桑低下了頭,他心里清楚,這段描寫確是根據自己的想象編造出來的。
莫泊桑回去以后,就開始對生活進行認真的觀察。他總是隨身帶個小本子,一遇到有趣的事情就記下來。
一天,莫泊桑在街上走著,走到一家雜貨店門口。這兒人來車往,好熱鬧呀!他停住腳步,愣起神來。“喲喝!”車夫的一聲吆喝驚醒了他,但他沒有走,反而慢慢地在店門口坐了下來。
原來他選中了雜貨店門口的熱鬧地段觀察生活。他掏出小本子,目不轉睛的盯著這些車夫和馬車認認真真地描寫起來。
一天、兩天、三天,莫泊桑在這家雜貨店門口整整坐了三天,足足描寫了50輛馬車。
他描寫的馬車,每輛都不一樣,他描寫的馬,每匹都不一樣,由于觀察仔細,每輛馬車與每輛馬車之間的差別,哪怕極其微小,他也能用一個極恰當的詞,寫出每輛馬車的特征。
通過這樣執著認真的追求,莫泊桑后來終于寫出了享譽世界的名著,成為法國第一流的作家。
來源:搜狗百科